close

  本報記者 崔玉娟《中國青年報》(2014年10月30日02版)
  於海今年32歲,在濟南市城肥清運管理二處歷下大隊工作,他所在的班負責泉城路芙蓉街片區家庭廁所糞便的清運。他2002年從部隊轉業來到這裡,一干就是12年。
  芙蓉街區的400多戶居民對於海非常熟悉,誰家要翻修個廁所、誰家的污水管道堵了,就直接招呼於海去幫忙。
  芙蓉街地處濟南老城區,有不少古建築,又是著名的小吃街,流動人口多,廁所出糞量大。由於街道狹窄,車輛不好通行,再加上餐飲攤位用具占路,常常使清糞車輛無法通行,於海和同事只能用扁擔把糞桶挑到清運車上。其中有一戶人家,車只能停在一公裡外,於海和同事一周要到這戶人家清運兩次。
  有時,遇上有集市、修路等情況,還要繞道。
  挑糞看起來簡單,但對於在城市長大的於海來說,是件困難的事情。從未挑過擔子的他每次幹活都是最後一個收工,在途中還經常撒漏,引起居民不滿。
  於是,於海自己買了一副扁擔和兩隻水桶,有空就練習,常常練得肩膀通紅,腳上起泡。為了能夠在狹窄的巷子中穿梭自如,他模擬服務地段的環境,在單位空地上插上竹竿、掛上橫繩,挑著水桶來往於其中,要求自己不能碰到障礙物。後來,於海成為班組中幹活最快、技術最高的年輕人,居民對他贊賞有加。
  不久,由於工作表現突出,於海當上歷下清疏大隊三班班長。
  由於這個工作很少有新人加入,加上一些同事因為年齡增大或患有疾病,不能承擔繁重的工作,於海和年輕同事的工作量逐漸增大。他們要“早一點出車,延長工作時間”,以保證完成工作。
  有時,早上4點30分,於海和同事就出車了。他們每天要挑100多擔,常年如此。
  對於海來說,苦、累都不算事。但能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下來,他還是闖過了一道道心理關。剛開始工作時,他感覺周圍都是異樣的眼光。一次,在工作時,他偶遇同學,“當時紅著臉,恨不能鑽到地縫裡去。”當初他想放棄,但父親鼓勵他:“你不做,他不做,誰來做?”他咬咬牙,堅持著。現在,於海看到的是居民們滿臉的笑意,聽到的是充滿謝意的問候,覺得自己做的工作“無上光榮”。
  微寄語
  工作沒有貴賤,只是分工不同,重要的是擺正位置。  (原標題:於海:一人臟換百家凈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btwrgdwxbv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